说起我和方舟子、360的那些事儿,那可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回忆。事情得从那时候微博还挺火的时候说起,那时候我在网上也算是个活跃分子,喜欢瞎逛,也爱掺和点事儿。
起因:360浏览器和隐私的那些事
那时候,方舟子老先生在微博上那是相当活跃,天天炮轰这个,质疑那个,简直就是互联网纪检委。我记得他当时盯上了360浏览器,说这玩意儿侵犯用户隐私,偷偷摸摸窃取数据。那时候我对这些技术细节也不懂,但是看着方舟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的,心里也犯嘀咕,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隐私被人偷窥嘛
我的实践:跟着方舟子“测试”360
为了搞清楚到底是不是像方舟子说的那样,我也开始关注起这件事。我记得当时方舟子好像用了个对比试验的方法,就是分别用百度、谷歌、360搜索同一个关键词,然后看搜索结果有什么不同。我也学着他的方法,自己动手试了试。我记得我搜了几个关键词,一个是“方舟子”,一个是“周鸿祎”,想看看在不同搜索引擎上出来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。
这不试不知道,一试吓一跳。当时,360搜索出来的结果,总感觉有点不太对劲,好像有些内容被刻意放大了,有些内容又被刻意压下去了。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,也可能是我太敏感了。不过从那以后,我对360浏览器的印象就打了折扣。
后续:微博“口水战”和官司
后来方舟子和360的周鸿祎就在微博上吵起来了,你来我往,好不热闹。方舟子指责周鸿祎侵犯他的名誉权,就把周鸿祎告上了法庭。这事儿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,很多人都在围观,看热闹。
我记得那场官司打了挺久的,法院判周鸿祎败诉,要赔偿方舟子一点钱。虽然钱不多,但至少说明法院支持了方舟子的诉求。这事儿也算是告一段落了。
我的反思: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
通过这件事,我也开始关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。以前,我们觉得在网上随便浏览一下网页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但是,现在看来,我们的每一次点击,每一次搜索,都可能被记录下来,甚至被利用。保护个人隐私,提高安全意识,真的非常重要。
我还在用360吗?
至于我现在还用不用360的产品?我用的不多了。虽然不能说360的产品一定有问题,但是经过那件事之后,我对他们的信任感确实降低了不少。我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口碑比较注重用户隐私的软件和服务。
我和方舟子、360的这段“交集”,让我对互联网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也让我明白,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,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