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这事儿真有点意思,本来刷视频看到这标题《食指为什么叫食指?原来和这个习惯动作有关!》我压根儿没当回事,结果吃饭的时候,我家那小子突然举着筷子问:“爸,我这根指头凭啥叫‘食指’?‘十指’不是有十根吗?” 好家伙,直接把我问懵了。
一头雾水开始查
饭碗一撂下,我就跟这问题杠上了。先掏出手机搜“食指 来历”,跳出来一堆医学解释,全是讲骨头和肌肉的,看了半天也没找着为啥叫这名字。我又翻了几个百科,词条写得跟论文似的,绕来绕去就是不提“食指”俩字怎么来的,看得我直上火。
不死心,干脆把我那本落满灰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从书柜底下翻出来。翻到“食”字那页,手指头顺着解释一条条往下捋,终于在一个犄角旮旯里瞄到了:“食指:①手的第二指。②旧时惯用手取食物入口,故称。”“故称”!就这俩字让我精神一振,有门儿!
厨房蹲点大发现
光看字面意思还是有点虚,我就琢磨,这“取食”动作到底啥样?第二天一早,我特意蹲在厨房门口,偷摸观察家里人准备早饭:
- 抓包子:老妈刚揭开锅,我爸伸手就拿,烫得他第一下缩回去,第二下就是伸着这根指头先去戳一下试探温度。
- 蘸调料:老婆调了个酱碟,她懒得找筷子,直接拿手指头蘸了点酱放嘴里尝咸淡——用的正是这根指头!
- 捏碎屑:我家小子在吃面包,掉桌上了,他下意识就伸出这根指头,刮起面包屑塞嘴里…
破案了! 甭管是尝味、试温、捏零嘴,这根指头真就是干这活的先锋!怪不得古人专门给它起名叫“食指”,这名字起得太贴地气了,就跟“吃饭的家伙事儿”似的。
现学现卖惨翻车
中午吃饭的时候,我特得意地跟我家小子显摆这新知识:“儿子!昨儿个问那问题,老爸给你搞清楚了!你看...” 我一边解释,一边特生动地伸出自己的食指比划,“这‘食指’嘛咱老祖宗...” 话没说完,这小子直接喊出来:“爸!你刚抠完脚还没洗手!别伸那么近!”
……空气凝固了两秒。全桌爆笑。我一低头,看见自己那根刚下意识演示完“尝酱”动作的手指头,再想想他说的抠脚...整个人都不好了。本想当个知识型博主,结果成了反面教材。这实践记录硬是变成了家庭饭桌上的笑话集锦!早知道就不该图省事,边扒拉脚丫子边研究,这习惯动作的代价也太大了点!